新闻中心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工程结构与抗震隔震减震控制专家 周福霖

* 来源: 煤化院转载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22/06/15 14:05:36 * 浏览: 1627

这首诗写于1982年,是我国著名抗震、隔震与减震控制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教授当年留学归国前写给祖国的表白诗。

80岁原本是许多人颐养天年的年龄,但满头银发的周福霖却还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50多年来,周福霖就专注于“一件事”——与地震“过招”,建造大地震中确保安全的房屋,让中国成为地震中最安全的国家。他带领团队参与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等多项重要工程,完成了世界最长隔震跨海桥——港珠澳大桥、中国最高智能控制电视塔——广州塔等的隔震设计,共计赢得11项中国第一,为我国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应用与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开拓性贡献,被誉为现代“张衡”。

放弃出国机会 坚定为国家做贡献的理想

“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建造在地震中安全的建筑,就是我这辈子要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事情。”周福霖说,自己从小就立下了科技报国的志愿。

周福霖出生于广东汕头一个华侨知识分子家庭。1958年,他考取了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当时父母和几位兄弟姐妹都在国外。1959年国内经济困难时期,父母原本打算给他办理出国手续,但周福霖没有答应。

大学毕业后,周福霖被分配到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承担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与研究工作,负责多个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满怀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周福霖决心要把这个工作做好。

一年后,“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因出生于华侨家庭,父母和多位兄弟姐妹又在国外,这些身份让周福霖接到了人生第一张“大字报”。最终,他被免掉了项目负责人的职务,要求回去继续学习。

这是周福霖人生的第一个大挫折。“当时心里的难受是很难形容的。”周福霖说,“组织将我免职,我可以理解。即使无法继续这个项目,也不会影响我为国家做贡献的坚定理想,更不会影响今后我在科学技术上对国家做出贡献。”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他下定决心好好利用这段学习时间,好好钻研实践中碰到的一些难题。坐“冷板凳”的那段日子,他解决了好几个重大技术问题,并因此被调任到技术研究室,成为研究室的主要成员之一。

“一个人受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继续勇敢前进。”回忆起当初的理想,周福霖如是说。

经历生死考验 踏上与地震“过招”的科研之路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正是这场让世人痛心的大地震,改变了周福霖今后的研究方向。

震后第三天,周福霖接到通知,作为设计院的代表参加唐山大地震工程结构考察调查研究组,前往唐山地震现场对工程结构及建筑的震害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当时已经传出,灾区有瘟疫,时时有余震。”女儿当时出生不到三个月,但周福霖毅然作出抉择,只身一人前往唐山。因道路受阻、桥梁塌方,原本三小时的车程,周福霖走了整整一天一夜。

“生活物资都是空运过来的,很紧张,每人每天只有三个馒头、一个大蒜、一包榨菜和一碗水。”在唐山的三个月,除了生活条件艰苦外,周福霖还多次与死神擦身而过。有一次,他爬到一栋半倒塌的楼房上拍照,突然余震来了,这时已来不及跑了,只能紧紧抱住一根柱子听天由命。“本以为会在这里结束我的生命了。突然,地震停了!”

在与地震幸存者的访谈中,一位老人向周福霖哭诉:“你们是工程师吧,为什么地震来了,房屋都倒了?房屋是你们建的吧?你们吃什么饭的?”

面对幸存者的责问,面对地震后的残垣断壁,周福霖擦干眼泪,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建造在地震中安全的建筑,保护国家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此,周福霖踏上了为人类建造地震灾害中安全建筑的研究创新之路。

“在唐山的这段经历,它除了使我变成一个能吃任何苦的人外,还在科学技术上给予了我很多从书本上看不到的启示。”周福霖说,人生经受一些苦难,并能在苦难中幸存下来,是一种财富。

放弃国外高薪 学成归来圆科技报国梦

“文革”结束后,中国开始迎来科学和教育的春天。1978年,邓小平同志指示要多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为实现当初“建造大地震中确保安全的房屋”的梦想,1979年,周福霖参加了机械部人员出国留学选拔考试,结果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国际著名的地震工程学家 S. Cherry 和 S.F. Stiemer 教授,进行工程结构抗震和隔震减震研究。

在加拿大留学期间,周福霖克服了语言障碍等各种困难,先后完成了多种抗震减震结构构件低周疲劳破坏试验、大比例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新型抗震减震结构体系试验等多项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并和导师联名发表研究论文提出“房屋隔震消能新技术”的理论、概念和设计方法。

1982年,即将完成学业的周福霖再一次面临人生选择。导师盛情挽留他,并承诺将其工资由700元加币/月提高到2000元加币/月,而当时他在机械部的工资仅54元人民币/月。

“当时回国条件比较差,但国家进步可能需要两三代人的付出与代价”。想起唐山灾区考察时立下的心愿,想起经历浩劫后百业待兴的祖国,周福霖最终婉拒了导师的邀请,下定决心回国。

“我当时心里想,‘文化大革命’我经历了,困难时期我经历了,唐山大地震我也经历了,还有什么是我不能经历的?还有什么苦是我不能吃的?”1982年8月,回国前夕,周福霖写了一首小诗,作为向祖国的深情表白:

美丽的城市

豪华的建筑

富裕的生活

但这不是自己的家园

我的家园,在遥远的东方

我的家园,有富饶的土地

有锦绣的山河

我的家园,有我的亲人

有我的朋友

有我的事业

我的家园,还很贫穷落后

但子不嫌母穷

我古老家园的土地已苏醒

人民需要我

民族需要我

祖国正在呼唤我

我要投向祖国母亲的怀抱